一年级防震减灾手抄报图片

博学站 人气:2.1W

地震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自然灾害,对大众进行防震教育,有助于我们防患于未然,在地震时可以正确面对。下面是本站小编整理的一年级防震减灾手抄报,希望大家能喜欢!

  一年级防震减灾手抄报图片鉴赏
一年级防震减灾手抄报图片

  一年级防震减灾手抄报图1

一年级防震减灾手抄报图片 第2张

  一年级防震减灾手抄报图2

一年级防震减灾手抄报图片 第3张

  一年级防震减灾手抄报图3

一年级防震减灾手抄报图片 第4张

  一年级防震减灾手抄报图4

一年级防震减灾手抄报图片 第5张

  一年级防震减灾手抄报图5

  一年级防震减灾手抄报内容一

  地震常用名词

震源:地下发生振动的发源地。

震中:地面上与震源正对的地方。

震源深度: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

震中距:从震中到地面上任一点的距离。

震中区:震中附近的地区。

极震区:地面上受破坏最严重的地区。

震级:是度量地震大小的等级,即衡量震源释放出能量的大小。能量越大,震级就越大,震级相差1级,能量就相差30多倍。震级的大小是根据地震仪器记录计算出来的,目前记录到的最大地震的震级是8.9级。

远震:震中距超过1000公里的称为远震。

近震:震中距在100—1000公里的称为近震。

地方震:震中距在100公里以内的地震称为地方震。

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在60公里以内的`地震。

中源地震:震源深度介于60—300公里之间的地震。

深源地震:震源深度超过300公里的地震。

地震烈度:是表示地震对地面影响和破坏的程度。每次地震,离震中越近,破坏性越大,烈度就越高。

  一年级防震减灾手抄报内容二

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即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而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发生地震大约500万次。其中,绝大多数地震很小,不用灵敏仪器便觉察不到,约占地震总数的99%,其余的1%,约5万次,才会被人们感觉出来。一般情况下,5级以上地震就能够造成破坏,习惯上称为破坏性地震,平均每年发生约1000次;7级以上强震平均每年18次;8级以上大震每年发生1—2次。

为什么会发生地震

地球时时刻刻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地球的运动变化产生许多力,其中最主要的“防震减灾”。

地震有前兆吗?

地震和风雨等自然现象一样,是有前兆的,是可以预测预报的。

震前动物异常

地震前动物比人先知先觉的科学道理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但是震前动物的异常现象在我国古代地震资料中早有记载。

震前植物异常

震前植物异常现象与气温、地温变化有一定的关系。震前气象异常

临震的气象异常种类繁多,形式多变,主要包括震前风、霜、云、雨、雹、雪、声、光、电、气压、地温、气温、旱涝、日月光象等等,是非常丰富的。震前出现兰、白闪光,红绿光。

震前地下水异常

地震发生在地下,地下水埋藏于地层之中,地震前应力的变化引起地下水位的上升、下降,井水翻花、冒泡、打漩、发浑、发响、变温、变味、浮油花或引起化学成份的变化等,都是地下水震前的异常现象。

地震发生时应沉着应震,立即采取行动避震。假如你的行为镇定自若,就会获得安全,躲过灾难,否则,就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地震后被埋压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