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的人物及事迹

博学站 人气:1.07W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事迹吧,事迹以先进对象的先进事迹为主要内容,以叙事为主要表达方式。那么相关的事迹到底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工匠精神的人物及事迹,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工匠精神的人物及事迹

工匠精神的人物及事迹1

近年来,郭佰涛同志紧紧围绕工作职责,做好事务管理工作,发挥职能作用,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坚持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该同志始终把加强党务学习作为提高素质和能力水平的重要保障,认真学习,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切实提高了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为做好各项工作打下了坚实的思想保障。

二、求真务实,开创工作局面

他在日常工作中,工作主动,积极勤勉,协助推进工作作风建设,贯彻落实工作作风整顿工作的各项要求,提升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保证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充分发挥办公室“承上启下、沟通内外、协调左右、联系四方”作用。及时取得汇报、协调、落实,相关处室的畅通联系,经常到相关处室走访,请教问题,掌握信息,抓住上级工作重点,指导工作。加强内部协调,管理内部事务,做好政务接待工作,在接待工作中本着严谨、节俭、周到、热情的原则,圆满完成了各项政务接待任务,较好地展示了我院良好形象。发扬团队精神,形成工作合力,完成政务、车辆、事务综合管理等工作和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三、做好会务与接待工作

他坚持立足本职,严谨务实。聚焦主责主业,协助院领导及各相关处室组织召开了全院工作会议、国际汉麻等系列重大会议活动;接待了国家、省市重要领导调研指导工作,年均对接考察调研任务近40次;协助院领导组织召开了院党组会、院长办公会及领导干部座谈会百余次,协助相关部门召开学术研讨会、工作协调会、工作部署会及其他会议活动五十余次,能够做到事前谋划,周密部署,主动服务,确保了各项活动井然有序开展。

四、做好信访和车辆管理工作

他围绕办公室工作,突出服务职责,牢固树立为领导服务的超前意识,正确贯彻领导的工作部署,当好办公室主任参谋和助手。认真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登记,对来访者和信访人员的各类诉求做了大量耐心细致的工作,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将矛盾分类化解,使每次反映的问题都能得到圆满答复,推动问题解决,维护我院职工合法权益。加强车辆管理工作,明确了机关车队用于机要通信、应急保障、业务调研、公务接待、会议活动等公务活动的用车范围,提高运行效率,节约运行成本,增强服务保障能力,结合《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机关市区内公务出行费用报销管理暂行办法》,完善了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制度,切实保障公务出行用车,严禁公车私用。在机关车队在人员紧缺、车辆老旧严重的情况下,统筹安排车辆使用,为机关公务用车提供服务保障。

五、廉洁自律情况

任现职以来,该同志严格遵守党纪党规,不断增强法制观念,履职尽责、务实担当,常思人民的养育之恩,常想集体的扶助之恩,常念组织的.培养之恩,在思想上筑起拒腐防变的钢铁长城。他自觉遵守《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研读《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九项规定”和院“十不准”要求,廉洁自律,驰而不息抵制“四风”。他始终坚持“一心只为做好事”的工作信念,在默默工作和无私奉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三是力争做表率,严格自律,清正廉洁,一心为公,珍惜党和人民给予的荣誉和权力,为同志们带好头、做好榜样,以实际行动维护机关办公室的形象。

工匠精神的人物及事迹2

1986年,周东红进入泾县宣纸厂做捞纸工。由于技术不熟练,他每天起早贪黑进行练习,虚心向捞纸厂的老师傅们学习,渐渐掌握了技术。他还给自己制定了比每天要求的工作量再多50%的目标,常常凌晨1点起床,一天工作时间超过17个小时,手也因为长期浸泡在水中脱皮溃烂。他做这一切,只为精益求精,提高自己产出的品质。

功夫不负有心人,周东红的技术不断提升,能稳定控制不同品种纸张的分量,正品率达到99%,还被抽去捞制古艺宣、乾隆贡宣以及大国工匠等高档宣纸。

在自我提升的同时,周东红也将宣纸传统制作这一非遗技艺的传承放在心上。他悉心培养徒弟,将经验倾囊相授,培养出一批优秀的传承人。

他还为捞纸技术的'革新献计献策,在制作一种名为“扎花”的宣纸时,他几乎住在了厂里,没日没夜地进行试验,不仅梦里都在捞纸,连生病打针时也不忘翻阅相关材料。在周东红眼里,复原传统宣纸制作手艺,守护中国宣纸文化是只能赶而不能等的大急事。

尽管被誉为“大国工匠”,周东红却说自己对“工匠”一词并不熟悉。他笑称:

“我只知道始终如一的专注、一丝不苟和精益求精。每天忙碌的目的也很单纯。只想让这门已经存在了千年的传统工艺一直传下去。”

工匠精神的人物及事迹3

身为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淮海工业集团量具钳工、中国兵器首席技师、“三晋工匠”的周建民,从业39年来共完成1.6万余套专用量具,没有出现一次质量问题。他制作量具不借助任何机器设备,全凭眼看、耳听和手感,就能使量具达到微米级精度。而今,他的任务就是将自己的技艺传承下去。

“带徒弟是一个技术分享的过程,是快乐的。教徒弟能够促使师傅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徒弟的成功也是师傅的成功。”多年来,在该集团工会组织开展的师带徒活动中,周建民总是毫无保留地手把手教徒弟,凭借特殊的带徒体系,成为大家争相追逐的“明星”,不同班组、不同工种的职工纷纷想要拜他为师。

严要求、敢放手。在带徒弟的.过程中,周建民是出了名的严格。量具是产品的“先行官”。周建民所在班组生产的专用量规,大多用来检测军工零件是否符合标准,所以对量规的精度要求极高。“量规的精度最高可达头发丝的六十分之一,比绣花还细。”周建民说,虽然对徒弟要求严格,但也要让他们放手去干活。周建民在教授一些理论知识后,会让每一个“新手小白”尽快上手实践,大胆尝试。

一人一册一方案。周建民会根据每名徒弟存在的不同问题,因人而异,制订出适合其实际的目标,并将自己多年来归纳、总结出的“三要诀加工法”“冷热配合法”“基准转换法”等生产中的绝技绝活、先进操作法编写成册发给每一个徒弟,帮助他们在工作中少走弯路,快速成长为公司生产的骨干力量。

20xx年,周建民的徒弟刘希以优异的成绩入选第六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山西集训队,但高强度的训练让他有点吃不消,想要放弃集训。周建民看出了刘希的心思,说了一句让刘希至今难忘的话:“天道酬勤。”师傅的这句话一直激励着刘希。最终,在此次大赛中他取得个人第五名的成绩,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工匠精神的人物及事迹4

“学技术是其次,学做人是首位,干活要凭良心。”胡双钱喜欢把这句话挂在嘴边,这也是他技工生涯的注脚。

胡双钱是高级技师,一位坚守航空事业35年、加工数十万飞机零件无一差错的普通钳工。对质量的坚守,已经是融入血液的习惯。他心里清楚,一次差错可能就意味着无可估量的损失甚至以生命为代价。他用自己总结归纳的“对比复查法”和“反向验证法”,在飞机零件制造岗位上创造了35年零差错的纪录,连续十二年被公司评为“质量信得过岗位”,并授予产品免检荣誉证书。

不仅无差错,还特别能攻坚。在ARJ21新支线飞机项目和大型客机项目的研制和试飞阶段,设计定型及各项试验的过程中会产生许多特制件,这些零件无法进行大批量、规模化生产,钳工是进行零件加工最直接的手段。胡双钱几十年的积累和沉淀开始发挥作用。他攻坚克难,创新工作方法,圆满完成了ARJ21—700飞机起落架钛合金作动筒接头特制件制孔、C919大型客机项目平尾零件制孔等各种特制件的加工工作。胡双钱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道德模范称号。

一定要把我们自己的装备制造业搞上去,一定要把大飞机搞上去。已经55岁的胡双钱现在最大的愿望是:“最好再干10年、20年,为中国大飞机多做一点。”

工匠精神的`人物及事迹3

张冬伟是个80后,但手里的活儿却让老师傅们竖起大拇指。他是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总装二部围护系统车间电焊二组班组长、高级技师,主要从事LNG(液化天然气)船围护系统的焊接工作。虽然年纪不大,却已是个明星工人,所获奖励无数:20xx年度中央企业职业技能大赛焊工比赛铜奖、20xx年第二十届中国焊接博览会优秀焊工表演赛一等奖,是当今世界最先进、建造难度最大的45000吨集装箱滚装船的建造骨干工人。

LNG船是国际上公认的高技术、高难度、高附加值的“三高”船舶。作为LNG船核心的围护系统,焊接是重中之重。围护系统使用的殷瓦大部分为0。7mm厚,殷瓦焊接犹如在钢板上“绣花”,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耐心和责任心要求非常高。面对肩上的重担,张冬伟不断地磨练自己的心性,培养专注度,潜心研究焊接工艺。为了攻破技术难关,他与技术人员放弃休息时间,日夜埋头图纸堆中,潜心钻研技术突破。最终,他主持的实验取得成功,得到专利方的认可,并用于LNG船实船生产,收到良好成效。

张冬伟特别注意经验的积累总结,国内没有现成的作业标准,他就不断摸索完善各类焊接工艺,先后参与编写了多部作业指导书,为提高LNG船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

张冬伟,是中国广大“造船工匠”的杰出代表,他用自己火红的青春谱写了一曲执着于国家海洋装备建设的奉献之歌。

工匠精神的人物及事迹5

徐立平,男,1968年出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航天发动机固体燃料药面整形组组长,国家高级技师、航天特级技师。

自1987年入厂,徐立平一直为导弹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火药进行微整形。固体燃料发动机是战略战术导弹装备的心脏,也是发射载人飞船火箭的关键部件。它的。制造有上千道工序,要求最高的'工序之一就是发动机固体燃料的微整形。雕刻固体燃料,也就是火药,极其危险,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会引起燃烧,甚至爆炸。

火药整形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无法完全用机器代替。下刀的力道,完全要靠工人自己判断,火药整形不可逆,一旦切多了,或者留下刀痕,药面精度与设计不符,发动机点火之后,火药不能按照预定走向燃烧,发动机就很可能偏离轨道,甚至爆炸。0.5毫米是固体发动机药面精度允许的最大误差,而经徐立平之手雕刻出的火药药面误差不超过0.2毫米,堪称完美,这让他的师傅都望尘莫及。

工匠精神的人物及事迹6

袁媛,女,1982年出生,于20xx年进入农业科学院信息中心工作,20xx年任职于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办公室。15年来,袁媛同志始终怀揣一颗热忱的“匠心”,一步一个脚印的勤恳奋斗在每一个岗位上。多年来,她始终把思想政治学习摆在突出位置,吃苦耐劳、勤勤恳恳、敢说实话的精神和能办实事的优良品质,工作作风严谨,能够严守党的纪律,自觉遵守廉政准则的各项规定,在工作中严格按规矩办事,积极乐观、踏实肯干,对待工作尽心尽力。

办公室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要保证政令畅通,面面俱到,需要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袁媛同志始终将“勤、慎”作为自己工作的标准牢记心中。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做好各项工作,加班加点,随叫随到是办公室文件工作的常态,只要工作需要,她一定在第一时间赶到单位。在处理日常繁杂工作中,她认真思考,在文件管理方面,她精益求精、以心“护文”的职责使命,严把办文环节,确保全院公文的准确、规范、严谨;接收各级来文数十万余件,发送各类通知近万余件,将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贯穿于文件保密、签收、登记、签发、传阅、归档、督办、落实等环节,使我院公文运作工作多年来无延误、无遗漏。多年来,严把文件运转“时”“度”“效”三要素,对全院重点工作事项,尤其是对省领导批示、院领导批示,把握闻令而动求“时”、通权答变求“度”、走深走时求“效”,进行了“点对点”“一对一”式督办落实,累计开展督办事项千余次,真正做到了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在服务管理方面,坚持“严谨、高效、规范”的原则,始终坚持规范化,坚持“小事不小”的`原则,有序开展网络信访疏导工作;加强统筹协调,保障处里常态化工作有条不紊。

袁媛同志除了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对待同事热心帮忙,多次被评为院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并获得“三个好把式”的荣誉称号。获得了领导的认可与广大同事们的好评,面对大家给予的认可,她怀揣一颗感恩的心,勤奋钻研。始终以归零的心态认真学习,用心琢磨、悉心对待“新时代、新形势”下的“三服务”工作。坚持匠风,精益求精。把高标准要求自己,用力用心做好每一项服务工作。力争办文办成精品、办会办成样板、办事办得圆满,为全院科研管理工作做好最有利的保障!

工匠精神的人物及事迹7

1980年,从小热爱飞机的胡双钱进入上海飞机制造公司,被分配到了钳工工段。这对原本学习扳铆工的胡双钱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专业不对口意味着他要付更多的时间和努力,才能熟练掌握这一技艺。

然而,他没有抱怨,而是怀着只要能实现造飞机的梦想,坚决服从分配,在钳工岗位上一做就是三十多年,经他手生产的零件被安装在上千架飞机上,实现了“零差错”的记录。

“每个零件都关系着乘客的生命安全。确保质量,是我最大的职责。”核准、划线、钻导孔、打光……凭借着高度的责任意识,胡双钱在无数个日日夜夜重复着这样的机械动作,近乎苛责地要求自己,只为不出一丝差错。

一次,他在给飞机拧螺丝时走了神,晚上回想工作时总觉得心里不踏实,于是在凌晨三点骑自行车赶到单位,反复确认,才放下心来。从此,胡双钱给自己定了个规矩,每做完一步,都要认真看几秒再进入下一道程序:“再忙也不缺这几秒,质量最重要!”

坚守岗位,精益求精,是匠人的职业道德;而心系祖国航空事业,不断探索技艺提升,更是大国工匠的风范。划线是钳工作业最基础的`步骤,为了提升精细度,胡双钱发明了“对比检查法”和“反向验证法”,虽然增加了工作量,但却给零件加工增加了复查的机会,为加工的准确和质量打下基础。

虽然荣誉加身,胡双钱仍选择默默奉献在飞机制造一线,用匠人本心成为无可替代的航空“手艺人”。谈及未来,胡双钱最大的愿望是:“最好再干10年,20年,为中国大飞机多做一点。”

工匠精神的人物及事迹8

王怀奇,新查庄公司维修工区大班班长。自1990年参加工作以来,他努力学习业务,刻苦钻研,开拓创新,多次获得公司“先进工作者”称号,是集团公司“岗位带头人”,本岗位的技术能手。

电气设备的特点是更新换代特别快,特别是20xx年35KV变电所原来用过的过流继电器、时间继电器为淘汰产品,改为微机保护装置,微机保护装置接线与原来设备接线相对应,厂家来的设计图纸与实际不相符,王怀奇同志带领供电组人员认真研究,攻克难关,利用一个多月的时间,顺利完成任务,得到领导一致好评。

公司先后对井下-500泵房、-350泵房、-550泵房和-250泵房进行水泵自动化排水改造,自动化排水是煤矿质量标准化的要求,能实现无人值守、节省人力,水泵自动化改造是项比较复杂的工程,新设备与原来的控制设备实现对接,王怀奇同志对厂家提供图纸仔细研究,与图纸不符的提出合理化建议进行改造,确保自动化排水系统施工正常进行。

由于北风机开采煤柱面,北风机不能正常使用,中央风机原来2×110KW轴流式风机改为2×500KW两台轴流式风机,风机对矿井意义非同一般,本次施工时间紧、任务重,施工难度大,本次施工机械部分由外包工程队施工,供电部分由供电组施工。接到任务后,王怀奇同志带领供电组人员研究施工方案,敷设电缆,研究图纸接线,经过共同努力,按质按量完成任务,通过矿组织验收,为矿节约资金5万余元。20xx年以来,他大修KJZ-400开关11台,节约资金5.5万元。对35KV变电所串电阻选线装置,解决了6KV线路接地故障难查找的`问题。对矿内充填站进行供电改造,确保了充电站安装工作的顺利完成。

自集团公司开展“大学习大提升”活动后,王怀奇同志把研究问题作为创建学习型企业的必要环节,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切实解决安全生产中出现的问题。他根据全矿产量高,供电负荷大的实际情况,加大了对主提升、供电设备的检查检修力度,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处理,不让设备带病运行,确保全矿提升、供电、排水设备的正常运行。

王怀奇同志不但自己努力学习、刻苦钻研,还言传身教,把自己所学传授给徒弟和其他同志,他的徒弟吴永锋现任供电组组长,熟悉全矿供电系统,不仅能独立处理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团结带领供电组全体员工完成各项任务,提前考虑采区供电,为生产接续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他努力提高现有员工队伍整体素质,把学习培训作为提升素质能力的有效载体,努力培养锻炼一批专业技术水平高的专业领军人物和岗位工种带头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王怀奇同志只是公司无数机电维修工的一个缩影,在他身上体现了机电维修工努力学习、刻苦钻研、积极创新的意志品质和扎实务实、乐于奉献的工作作风,相信在他这种精神带动下,公司的机电维修工作会开展地更好。

工匠精神的人物及事迹9

潘衡,中盐安徽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维保总公司电焊工高级技师。参加工作29年来,他用一颗赤诚的爱岗敬业之心为公司各种设备及压力容器的日常维修、维护挥洒着辛勤的汗水,同时也练就了精湛的焊接技术本领。他多次代表公司参加省石化系统及合肥市举办的焊接技术大赛并取得骄人的成绩,并先后荣获“全国技术能手”、“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安徽省十大能工巧匠”、安徽省“江淮工匠标兵”、“安徽省职工技术状元”、“合肥市职工技术能手”、合肥市“庐州工匠标兵”等称号。

29年来,凭着对焊接技术的热爱和高度敬业精神,潘衡不畏寒暑、潜心钻研,从一名普通的学徒工逐步成长为一名技术过硬的焊工、高级技师,匠心凝聚。他用心解决实际工作中的技术难题,带领团队对公司关键设备压力容器、管道等进行及时返修、焊补,让这些价值不菲的设备发挥最大的作用,累计维修设备近亿元,节约费用达千万元。

他精湛的`技术和务实奉献的精神得到了领导和同志们的敬佩,被誉为设备“守护神”。20xx年,在公司工会的支持下,他领头成立了“潘衡劳模创新工作室”。在立足传统优良技术手段传承的同时,他不断研究新材料新技术和产品创新发明,让焊接维修工作更安全更高效更环保。这一年,他先后攻克了镍材、钛材等特种材料的焊接难题,并与工作室的同事们一起参与了一种新型量子泵的制作、安装,完成了一种户外钛板焊接氩气保护罩的制作,且成功申请了专利。“潘衡劳模创新工作室”在公司打造三个高地(人才高地、创新高地、创效高地)战略目标的引领下,积极探索,带人育人,创造新的操作技术方法,培养出了一支技术过硬的团队。

多年来,潘衡及潘衡劳模工作室开展技师培训、案例讲座、现场带教等超600人次,培养出技师8名,高级工15人,多功能工人100多名。在20xx年合肥市职业技能大赛焊工比赛中,他带领的团队取得优异成绩,多人取得技师职业资格和技术能手称号。20xx年,“潘衡劳模创新工作室”继续砥砺前行,开展了《降低逆变直流焊机的损坏率》QC课题,通过长达半年的努力,最终将公司逆变直流焊机从季度最高损坏率41.2%降到了11.8%,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更是大幅度地降低了维保费用。20xx年,潘衡带领工作室成员潜心研究,1月至6月就已提交三项实用新型专利——《卧式换热器管束安装方法》、《卧式U型管换热器管束拆除方法》、《钢管水压试验器》,目前取得了申请受理函,预计在年末三项专利都可取得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潘衡以开拓进取、精益求精的创新精神深深扎根在工作一线,为企业的发展奉献青春与汗水,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新时代的中国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的人物及事迹10

徐立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高级技师。自1987年入厂以来,一直为导弹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火药进行微整形。在火药上动刀,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可能引起燃烧爆炸。目前,火药整形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无法完全用机器代替。下刀的力道,完全要靠工人自己判断,药面精度是否合格,直接决定导弹的精准射程。

0.5毫米是固体发动机药面精度允许的最大误差,而经徐立平之手雕刻出的火药药面误差不超过0.2毫米,堪称完美。为了杜绝安全隐患,徐立平还自己设计发明了20多种药面整形刀具,有两种获得国家专利,一种还被单位命名为“立平刀”。由于长年一个姿势雕刻火药,以及火药中毒后遗症,徐立平的.身体变得向一边倾斜,头发也掉了大半。28年来,他冒着巨大的危险雕刻火药,被人们誉为“大国工匠”。

在无比艰难的两个多月里,徐立平和队友们挖出了300多千克药,且成功排除发动机故障,而他由于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工作结束后双腿几乎无法行走。

像这样危险的任务,徐立平已不记得完成多少次了。为了杜绝安全隐患,徐立平发明设计了20多种药面整形刀具,有两种获得国家专利,一种还被单位命名为“立平刀”。

28年过去了,徐立平已不再年轻,同时进厂的工友们都已离开或调换岗位,只有徐立平一直坚守,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危险的岗位总得有人去干呐!”

工匠精神的人物及事迹11

李建国——从事烹饪工作40年,在创新机关食堂烹饪技艺技法和节能降耗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干一行,爱一行”,留心大锅菜烹饪方法的.探索和总结,组织编写了《热菜卷》、《凉菜卷》、《自助餐副食卷》等中国大锅菜系列图书,收录656道菜谱。在注意菜肴烹饪中色、香、味的同时,还特别强调了菜的营养,把大锅菜做出“小炒”的滋味来。注重节能减排,对大锅灶进行设计改造,节能效果达到37.6%,每年节约燃气近1000立方米。曾荣获中国烹饪大师、国家机关首届烹饪金牌、北京市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等荣誉称号。

工匠精神的人物及事迹12

刘湘宾参加工作40多年,在精密加工事业部数控组当了22年的组长,他所带领的团队主要承担着国家防务装备惯导系统关键件、重要件的精密超精密车铣加工任务,加工的惯性导航产品参加了40余次国家防务装备、重点工程、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大型飞行试验任务,圆满完成长征系列火箭导航产品关键零件、卫星、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重要部件生产任务。

他率领团队在行业内首次实现了球型薄壁石英玻璃的加工需求,打通该型号研制的关键瓶颈。研究成果可推广应用于航空、船舶等重要部件的硬脆材料精密加工,为我国新型防务装备、卫星研制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他还通过持续创新改进工艺方法,开展了大量试验,成功将陶瓷类产品的.加工合格率提高到95.5%以上,加工效率提升3倍以上。

刘湘宾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以来,先后完成“半球动压马达柔性制造系统改造”等管理创新、技术创新18项;累计提出合理化建议100余条,涉及生产管理、工艺技术、减本降耗、安全生产等多方面内容,并依据此合理化建议优化工艺50余项;22项攻关成果和研究课题解决了公司最关键最迫切的。技能难题,创造直接经济效益百余万元。

工匠精神的人物及事迹13

洪家光始终秉持航发人“国家利益至上”价值观,以实干践行初心,在生产一线创新进取、勇攀高峰。航空发动机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其性能、寿命和安全性取决于叶片的精度,他潜心研究叶片磨削加工的各个环节,自主研发出解决叶片磨削专用的高精度金刚石滚轮工具制造技术,经生产单位应用后,叶片加工质量和合格率得到了提升,助推了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制的技术进步。凭借该项技术,他荣获20xx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在工作岗位上,他先后完成了200多项技术革新,解决了300多个生产难题,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飞机打造出了强劲的“中国心”。

他以国家级“洪家光技能大师工作室”和省级“洪家光劳模创新工作室”为平台,先后为行业内外20xx余人(次)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亲授的'13名徒弟均成为生产骨干,其中1人获“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第一名。他先后完成工具技术创新和攻关项目84项,个人拥有8项国家专利,团队拥有30多项国家专利,助推航空发动机制造技术水平提升,积极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动力梦”贡献力量。

作为新时代产业工人的楷模,他多次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奖项。20xx年11月24日,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洪家光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宣读倡议书。

工匠精神的人物及事迹14

徐立平,男,1968年出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航天发动机固体燃料药面整形组组长,国家高级技师、航天特级技师。

自1987年入厂,徐立平一直为导弹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火药进行微整形。固体燃料发动机是战略战术导弹装备的心脏,也是发射载人飞船火箭的关键部件。它的制造有上千道工序,要求最高的工序之一就是发动机固体燃料的`微整形。雕刻固体燃料,也就是火药,极其危险,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会引起燃烧,甚至爆炸。

火药整形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无法完全用机器代替。下刀的力道,完全要靠工人自己判断,火药整形不可逆,一旦切多了,或者留下刀痕,药面精度与设计不符,发动机点火之后,火药不能按照预定走向燃烧,发动机就很可能偏离轨道,甚至爆炸。0.5毫米是固体发动机药面精度允许的最大误差,而经徐立平之手雕刻出的火药药面误差不超过0。2毫米,堪称完美,这让他的师傅都望尘莫及。

工匠精神的人物及事迹15

孟剑锋是北京工美集团的一名錾刻工艺师,他用纯银精雕细琢錾刻的“和美”纯银丝巾,在去年北京APEC会议上,作为国礼之一赠送给外国领导人及夫人。从业二十年来,他追求极致,对作品负责,对口碑负责,对自己的良心负责,将诚实劳动内化于心,这是大国工匠的立身之本,中国制造的品质保障。

纯手工国礼出自我手

北京APEC会议上送给外国领导人和夫人的国礼中有一件看起来是草藤编织的果盘,里面有一条柔软的银色丝巾,丝巾上的图案清晰自然,赏心悦目。为了分别作出果盘的粗糙感和丝巾的光感,孟剑锋反复琢磨、试验,亲手制作了近30把錾子,最小的`一把在放大镜下做了5天。

追求极致超越自己

追求极致,这是孟剑锋给自己提的标准。支撑果盘还需要4个中国结作为托儿,工艺标准并没有规定它们必须是手工加工。技师们准备用机械铸造出来,再焊接到果盘上,但是,铸造出来的银丝上有砂眼,尽管极其微小,孟剑锋心里却怎么也过不去这道坎。在他心目中,没有瑕疵,并且是纯手工,这才配得上做国礼。

如今,已经是国家高级工艺美术技师的孟剑锋,对自己还有更高的要求,他觉得要干好工艺美术这行还应该懂绘画,现在有时间就和爱人一起出去写生、练素描。孟剑锋说,有一天,他一定会拿出一个像样的绘画作品,就像做錾刻那样,他就是要超越自己,追求极致。

北京APEC会议上,我国送给外国领导人及夫人国礼之一——“和美”纯银丝巾果盘,是孟师傅在只有0。6毫米的银片上,经过上百万次的精雕细琢才打造出的“丝巾”。航天英雄、奥运优秀运动员、汶川地震纪念等奖章都是出自孟剑锋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