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八年级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

博学站 人气:1.52W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一篇报告文学,开头形象地描绘了今日罗布泊的荒漠景象,接着上溯历史上的美丽景象。然后着重说明罗布泊消亡的缘故,又具体展现今日罗布泊的荒漠景象。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语文八年级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参考。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与设计思路】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一篇报告文学,开头形象地描绘了今日罗布泊的荒漠景象,接着上溯历史上的美丽景象。然后着重说明罗布泊消亡的缘故,又具体展现今日罗布泊的荒漠景象。最后推而广之,说到青海湖、月牙泉的颓势,篇末发出拯救生态环境的强烈呼吁。

课前预习,提出并整理发现的问题,动手查找资料,带着问题和资料走进教室。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中提高学生对文章的解读能力,透视文章的写作轨迹,深入理解作品传达的强烈的忧患意识。《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被安排在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人与自然”这一单元,本单元的文章均是从不同侧面思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本文属报告文学,在内容上要求学生把握两点:一是在对比罗布泊过去和现在的过程中总结罗布泊消逝的原因;二是感受作者痛惜罗布泊消逝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言献策。在表现形式上要求把握三点:一是对比、拟人、排比三种表现手法;二是多种表现方式的运用;三是报告文学的基本特点。本文教学可结合课文,进行拓展性学习,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主人翁意识。

  【教学目标】

1、通过抓关键词,提取有效信息,了解罗布泊的变化及原因,增强忧患意识。

2、训练由感性到理性的思维方式,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字列行间流露出的忧患意识。

4、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学习在其真实性、艺术性的基础上,讲究形象性和抒情性的写作特色。

5、培养学生搜集整理的能力以及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走近科学,开展活动。

  【教学重点】

通过塔里木河,胡杨树,罗布泊今昔现状的分析,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学准备】

1、罗布泊的图片资料,歌曲《家乡》、《月牙泉》以及有关背景音乐

2、学生搜集有关的环境问题的资料,并做简要分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家现在听到的歌曲是著名歌手韩红的《家乡》,听到这优美的旋律,我们仿佛置身于那个碧草蓝天的美丽家乡。在西北也曾经有一个非常美丽的仙湖:那里曾经是一个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但是在不到三十年的时间里,那里却变成了一片荒凉的沙漠,那里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恐怖,那里充满神秘,我国科学家彭家木、探险家余纯顺先后在那里失踪、遇难;是什么原因使罗布泊发生了如此大的变故呢?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曾经的'仙湖──罗布泊。

(教师板书课题)

  二、第一版块

通读课文,探寻罗布泊消亡的原因:

  过渡语:

请同学们快速的浏览课文,然后说说过去的罗布泊是什么样子,现在的罗布泊是什么样子?造成罗布泊消失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通读课文然后回答问题。

  要求:

抓住主要句子和关键词。

  过去:

──过去罗布泊是怎样一个地方?关键词是“绿洲”“仙湖”。

播放罗布泊昔日的图片,然后学生谈自己的感想。

  教师过渡:

过去是广阔,美丽,充满生机的湖泊,它的周边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昔日罗布泊曾是一个水乡,那里水面平如月镜,在如此幽美的环境中,花草摇曳,是各种鸟儿栖息的天堂。牧民们在这片肥美的土地上养活了成群的的牛羊。瞧!牧林边牧民在欢歌,就连那羊牛仿佛也在唱歌……(优美的画面)

  教师提问:

我们记忆中的罗布泊曾今是一个生命的绿洲,曾经是令人惊叹的仙湖!记忆是美好的,回忆罗布泊的感受也是美好的,可现实中的罗布泊呢?它又是怎样?

  现在:

──今日罗布泊是怎样一个地方?关键词是“沙漠”“神秘”。

(播放画面)

明确:现在的罗布泊一边死寂,胡扬林成片死亡,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恐惧……

(板书:沙漠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