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研究院年度工作总结

博学站 人气:1.73W

20xx年,在学校党委、行政及分管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全校科研规模不断扩大,整体实力明显增强,科研水平及服务能力显著提高。

科学技术研究院年度工作总结

20xx年获安徽省"产学研合作突出贡献奖";获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获校"先进党支部"、"先进基层党支部"等荣誉。

一、20xx年科研工作取得的.成绩

20xx年科研经费持续增长,纵、横向科研项目新增合同经费2。99亿,到帐总经费2。38亿,纵向到帐经费实现超亿元,与2008年同比分别增长29%和46%。科研平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获准立项建设"现代显示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连续五年实现省、部级一等奖不断线;人文社科国家级重大项目取得突破。

1。纵向科研

20xx年新增立项项目数628项,纵向合同经费1。19亿元,到帐经费1。0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和78%。

2。横向科研

20xx年新增项目合同数506项,合同经费1。81亿元,到帐经费1。3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4%和31%。其中1000万以上项目3项,500万以上项目 5项,100万以上项目 46项。

3。成果奖励

20xx年共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34项。其中: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励18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9项。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3项:科技发明一等奖1项,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安徽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社科类)8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

20xx年获授权专利84项,获软件著作权登记22项。专利许可转让17项。

4。科研基地与团队

20xx年新增立项建设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基地8个:

现代显示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

铜合金材料及成形加工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合金材料安徽省工程实验室;

可再生能源与利用安徽省工程实验室;

安徽省农产品加工中试基地;

粉末冶金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矿产资源与矿山环境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组建合肥工业大学新能源汽车工程研究院;

组建合肥工业大学化工机械研究所。

组建合肥工业大学科技创新群体5个。

5。军工科研

20xx年获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资质,新增国防军工项目13项,到帐经费631万元,同比增长45%。

6。产学研合作

与安徽省滁州市等4地市政府签署了市校全面合作协议。组织参加皖北区域、皖江城市带及广东等省市大型产学研活动56次。

在芜湖、蚌埠设立"自主创新服务联络站";成立合肥工业大学技术转移中心芜湖分中心、蚌埠分中心、湖州分中心;成立合肥工业大学常州研究院。

派驻广东省部科技特派员5名和安徽省服务企业科技特派员99名。

共建校企研发中心26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6个。

二、制度建设与规范化管理

1。规范管理,完善政策。先后出台了合肥工业大学《退休教师科研工作管理办法(试行)》、《科技发展基金使用实施细则》、《科研涉密人员保密暂行规定》、拟定了合肥工业大学《重大科研项目负责人认定办法》、《基础科研专项基金实施细则》等制度。

2。健全制度,提高效能。扎实推进机关效能建设活动,先后制定了科研院《开展效能建设实施方案》、《限时办结制实施细则》等制度,实行工作职责和承诺制度公开。完善科研信息化系统建设,提升了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一年来,尽管学校科技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大学的目标和要求相比,还存在着一些差距。新的一年,我们将围绕国家、行业和地区的重大需求,整合科技资源,拓展合作空间,进一步增强学校科研实力、提高服务社会能力、继续保持科研经费20%增长目标及其它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