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安全意识

博学站 人气:1.1W

现在的家庭教育存在一种弊端:父母总是习惯于担负起幼儿安全的责任,总是“不厌其烦”地告诉幼儿:“当心,这样太危险,不能做。”而孩子本身很少关心自己的安全问题。如果孩子不能区分什么是安全,什么是危险,那么父母、教师再严密的保护也不能保证万无一失。我们既不可能时时刻刻地跟在幼儿身边,也不能因为怕出事故而束缚孩子的手脚,限制他们的行为。家长和教师要对幼儿进行初步的安全指导、教育,提高幼儿保护自己的能力,帮助幼儿树立一定的安全意识。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安全意识

一、 让幼儿了解一些生活常识,学习和巩固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

幼儿期的孩子活泼、好动,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然而,他们的能力和体力都十分有限,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性较差,又缺乏生活经验,因此,幼儿常常不能清楚地预见自己行为的后果,往往会诱发危险因素,对突发事件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当处于危险之中时,也缺乏保护自己的能力。因此,日常生活及户外活动中很容易发生一些意外的伤害。所以,让孩子了解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增强孩子的安全意识,提高求救和自救的能力显得尤

为重要。有的家长或教师喜欢用禁止式的方法,例如告诉幼儿“不玩火”“不把手指插入电插座的孔内”“不用绳索套在颈项上”“不探身窗外”“不拿滚烫的东西”等。

二、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提高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 著名教育家布罗菲、古德和内德勒为幼儿园环境设计提出了11个目标,其中有“能关注幼儿的健康和安全”。因此,我们首先精心创设了相应的物质环境,对幼儿进行生动、直观、形象而又综合性的教育。如:我们将原先是水门汀的活动场地修建铺上了塑胶场地,为幼儿提供了安全的活动场所;我们师生一起设计标志,并把它们贴在适当的位置上:“小心触电”的标志贴在了活动室的电源插座旁,“当心滑倒”的标志挂在了易摔跟头的厕所台阶旁,“上下楼梯靠右走”的标志贴在了每一个楼梯口等等;我们还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以民主、平等的态对待幼儿,体谅和容忍幼儿的所作所为甚至过失行为,给幼儿以安全感和信任感。

三、让孩子珍视生命、保护生命。

我们要丰富幼儿一些生活的常识,告诉幼儿遇到火灾要及时拨打火警电话,遇到坏人要机智逃离,求助警-察叔叔或报警等。这反映了我们开始理智地对待生

命,学会保护生命。所以安全生命教育首先是珍惜生命的教育。学会尊重,学会关爱,学会宽容学会共同生活。所以,生命的教育要让幼儿成为自我尊重也尊重他人的人,既肯定

自我,又成全他人。从认识生命的起源,从热爱生命的角度,注重对儿童进行关注自己、关注他人、关注环境的教育。

四、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自我保护能力的发展。

“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益”。幼儿期容易形成条件反射,所以要抓住这个契机,探索有效方法,使其从小懂得注意安全和养成良好的自护习惯,而这些习惯又是在日常生活活动中随机进行的。例如:进食前要教幼儿吹一吹、摸一摸食物、避免烫嘴、烫手;上下楼要靠右走,同时不要奔跑,也不要从楼梯上往下跳,这样可避免同伴间的相互碰撞,保护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又如户外活动时,要向幼儿介绍各类大型玩具的'材料、特点及正确玩法,引导他们互相间团结友爱、相互合作、彼此谦让,避免发生意外。同时,通过“病从口入”的教育,让幼儿知道食物的分类、作用,知道病从口入的含义,了解饮食卫生的重要性。教育他们不吃不干净或变质、发霉以及不随便吃不认识的食物;学会通过看、摸、闻、询问等方法辨别能吃和不能吃的食物,同时养成不暴饮暴食、不偏食、不挑食和手脏洗手的好习惯。由于幼儿年龄小,缺乏相应的生活经验和有关的常识,自觉性、自制力比较差,而良好习惯的培养和形成又不是一两次就能凑效的。因此,教师要经常提醒幼儿,不断强化他们的良好习惯,逐步养成自觉的意识和行为。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安全意识 [篇2]

孩子在一天一天长大,接触社会、接触人的机会越来越广,自己独立处理事情的机会也越来越多,这就需要培养自己分析判断人和事物的能力。为了自身的健康与安全,必须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自我保护本领。

一、培养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指导

首先,不要轻信陌生人,在社会治安不良的情况下,社会上总有一些不法之徒,利用小学生的单纯、幼稚,欺骗小学生,或引诱其做坏事,或设局敲诈勒索等。因此,要教育学生不要轻信陌生人,更不要接受他赠送的东西,不要跟他去玩,也不要带他到家里,要保持警觉,凡事多问为什么,遇到紧急情况要学会避免误入困境和善于摆脱困难,应保持镇静,积极想办法向一切能给你帮助的人寻求帮助,还可以拨打110电话。

其次,孩子年幼无知,没有生活阅历和经验,他们不知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有时候他们还偏偏喜欢做一些危险的尝试。出现此类的情况,有的家长只是给孩子定下清规戒律,不允许做这做那,并不做进一步的说明,孩子不知道不许做的理由,更没有认识到这样做的危害性,他们出于一种好奇或逆反心理,会继续做出一些危险的尝试。因此家长若要真正说服孩子,就应经常向孩子进行一些安全意识教育,通过听故事、看电视以及让孩子亲眼所见由于不注意安全而导致灾难的事例,使孩子体验到某些简单的社会经验,进而向孩子提出一些简单的安全规则并讲清其原因……通过这些教育使孩子明白做危险事情的后果,理解家长的限制是对自己的爱护,同时无形中也增强了孩子的自我防范意识。

第三,注意指导孩子掌握恰当的应对紧急情况的策略。小学生天真无邪,对世界充满幻想,有的小学生由于受电视或故事书中的人物的影响,具有强烈的“英雄主义”倾向,在遇到坏人或危险情况时容易冲动,意气用事,不懂得自我保护。因此,教师和学校应适当进行教育,使学生掌握恰当的应对策略,一旦面对危险时,能够妥善应对危急情境,有效地保护自己。针对这一特性,我校把安全教育放在首位,寓安全教育于教学活动之中。利用班队会和上课的时间让孩子们把生活中自己认为最危险的地方或危险的做法用绘画的形式生动形象地绘画出来,并相应写上一句说明的文字。孩子在绘画交流、观摩中,可以相互提示,树立安全意识,确保安全。为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我们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学校的规章制度及本班的实际情况,编辑了班级《安全歌谣》,班级还建立“安全伴我行”宣传栏,向孩子们宣讲安全知识、再通过讲安全小故事、说安全儿歌加以强化。把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形象、生动,让孩子们从中受到感染和启迪,学生强化了安全意识,养成了良好的习惯。还可以利用班会开展了《安全我知道》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学习在危险处境中的自护、自救的常识。课间为学生播放《安全自护歌》,在休息的同时渗透安全教育,把安全教育更加生动化、形象化、具体化,孩子们在快乐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了安全教育,并提高了安全意识。学校还开展了“我与家长共同

学习安全知识”的活动,请家长了解其子女自我保护意识的程度,针对问题帮助教育引导孩子,并对学生的自护意识进行评价,从而更增加了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二、培养心理健康意识与自我心理保护

孩子们在学习与生活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会不断产生各种困惑、心理冲突、精神压力等。因此,应该指导孩子学习一些心理健康的知识,指导他们如何进行自我心理保护,使他们懂得当心理困惑时,要积极寻求心理帮助。我们学校利用心理咨询室向孩子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学生根据具体的情况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找出摆脱困境、解决问题的办法,让使学生能够及时得到理解、宽慰和帮助,既能防患于未然,又能促进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总之,自我保护能力是一个人在社会中保存个体生命的最基本能力。为了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安全,让孩子顺利成长,父母和教师要从孩子幼年起就加强对他们的自护教育,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