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走通天谷卧散文

博学站 人气:1.28W

今年“五一”前,我跟随济南放松户外驴友群去了一趟风景秀丽的莱芜九龙山通天谷卧龙峪驴行。山东户外群的领队泰哥知道我曾经去过这个驴行的热点景区,就跟我商量,请我9月1日帮他领队也去走一遭。因为春天刚去过一次,我对两个峡谷内各有一处较险的难关印象很深,也从心底里有点打怵。我经常跟随泰哥户外驴行,相处得也不错,碍于情面,我便答应了。

再走通天谷卧散文

8月31日下午,泰哥突然给我打电话说,他又请了一位莱芜驴友帮忙带路,我们不走独路村这条路线了,而是从景区大门进去,这样的话徒步距离就能缩短几公里,能适当地照顾下一些弱驴。我一听,泰哥的想法虽然好,但我却有点不大高兴,也产生了不打算去的想法。刚放下电话,泰哥搭档,也是我的老乡花绽又给我打来电话解释,她让我不要有别的想法,明天务必一起去。我非常尊重这位老乡妹妹,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了。

9月1日上午九点半多钟,我们一百多人的队伍租了三辆大巴车,在莱芜雪野收费站下了济青高速南线。前来接应的莱芜驴友带领我们直奔九龙山通天大峡谷的大门。

在大门的牌坊前,大家合了影儿,莱芜驴友便带领着我们进入了通天谷。

通天谷此时的溪流水势比春天时大得多了,水声潺潺的,绕着谷底的一些乱石婉转曲折,一路欢歌向下游奔去。一些沟坎处形成的若干小瀑布一个连着一个,形状也是五花八门,或高或低,或宽或窄,既有树杈状的,也有象牙状的,洁白的瀑布就像白绸绢似的。有的瀑布下面还有个小水潭,水潭大小不一,多不深,像玻璃似的清澈见底。我真想趴下喝上几口水才觉得过瘾呢。

峡谷两侧的崖壁许多地方被绿树与灌木盖住了,谷底也生长着一些知名或不知名的树木,谷底的树和山崖上的树形成的绿阴使得峡谷内蓊蓊郁郁的,十分凉爽宜人。眼下虽然已经进入秋天了,但太阳的炙热却仍然令人忌惮。我们走在阴凉的谷崖边的小径上,听着溪流和瀑布的歌唱,呼吸着爽人肺腑的空气,欣赏着谷底嶙峋的怪石,我都不愿意走出这条峡谷了。我拿着照相机对准这些美景只知道一个劲儿地拍照,恨不能将整个山谷都装进相机里。有位女驴友以为我是喜欢那些怪石,就说,你那么喜欢这些石头呀。我说,石头只是其一,那些瀑布,溪流也很美呀。她说,没错,真没想到这地方真美。

走着走着,忽见路边有一个光着脊背的中年男人坐着个小马扎在作画。中年男人一头乌黑的长发披在肩上,一看就像个艺术家。我见他画板上画的是瀑布和山溪,还没画完,但大致轮廓已经出来了。画家见我们过来,很有礼貌地站起来给我们让道。

我们继续前行,走了大约五六百米的距离,只见一道二三十米高,三四十米宽的水坝将峡谷拦腰截断高高地矗立在眼前。水坝中间大约有二十米长的溢洪口,却像“凹”字状凹下去两米多,一大绺两米多宽的瀑布就像一挂长长的珠帘似的从溢洪口上挂下来,虽然水势有点弱,声势也不够大,却仍然不失为美丽壮观。我们沿着谷崖左边的石阶爬上坝顶,一个东西五六十米长南北四五十米宽的椭圆形水库跳入眼帘。水库不大,周围山崖上的绿树倒映水中,本就不大的水面,几乎全被绿树掩映起来了,墨绿的库水,就像一大块翡翠似的。

原来下大坝中间的泄洪口有架简易木梯,我们上次来就是从木梯上下到泄洪口,再从坝上爬到右面山崖上进入峡谷的。现在梯子却不见了,我估计可能是好心人担心雨季驴友从水坝上通过不安全把梯子给拿走了吧。即使现在,泄洪口处还有水流漫过,涉水过去的确太危险了。由于我们的队伍拉得太长,泰哥说,大家在这里休息下,等等后面的驴友。我们在水坝上等了有半个小时,见大部分驴友都上来了,便重新出发。我们从水库东边一道石墙跟下南去,上山。山上松林间修了简易台阶,我们沿着台阶爬了一会儿山,接着又下山谷,这样上上下下走了大约有一公里的路途后,再次下到了水库西边的通天谷内。

通天谷至此向西拐了个弯儿,却变得更为狭窄了。峡谷两侧的石壁之间最宽处不过有十米八米的距离,石壁上凹凸不平,奇形怪状的巨石满目都是。有一块巨石从石壁上凸出来一大块,中间却空洞着,非常诡异,像个张着巨口的怪物似的。谷底下仍然是乱石遍地,而且以巨石居多,真不明白这些巨石是从哪里来的。溪流继续在乱石丛中左冲右突地潺潺流淌着,哗啦哗啦的响声就像一首悦耳的曲子一般动听。偶尔还可见一些较大点的水潭,潭水清澈的一眼就能看见底儿。有的水潭看似不深,其实足有一米以上的深度,碧透的潭水十分惹人喜爱。

这一段谷底行走起来比较困难一些,不仅没有像样一点的驴道,而且连块平整点的地方都少见,驴友们只能在乱石上爬上跳下,还得躲避着溪流和水潭。峡谷两侧的石壁上点缀着一些绿油油的松树,或者荆棵等其它的灌木,还有一些弹簧状缠绕在一起的老葛藤,在崖壁上参差披拂着,透着一股原始的气息。峡谷里山风阵阵,令人觉得十分地清爽。

行到峡谷的一个分叉处,带头的驴友不知道往哪里走就停了下来。因为领队的莱芜驴友落在后面,凭着记忆,我带领着大家往右边的峡谷去了。刚转过弯来,一道三四米高的小悬崖挡住了去路。悬崖的右侧还有一道小瀑布飞泻下来,瀑布哗哗地跌落在石坡上,飞珠溅玉似的四处乱窜,大部分的水接着就流进了下面的小水潭里。我们完全没有能力从中间上去,只能从谷壁上想办法了。东面的谷壁凹凸不平,犬牙交错的一些巨石正好可以借力往上攀爬。我突然想起来了,我们上次来就是从这儿爬上去的。我告诉驴友们就从这里上去。几个年轻点的驴友看似没费什么劲儿就上去了。我竟然也没用别人帮助完全靠个人的力量爬了上去,连自己都感到有点惊讶。记得上一次经过这儿时,我是十分犯憷的,最后还是被驴友从上面拽上去的。

过了这道坎儿,顺着谷底前行大约不到两公里就出了峡谷。在一个不知名的仅有几户人家的小山村后面的山脊上,驴友们陆续到齐了,然后大家沿着山脊爬上东面不远处的山峰上面,开始用餐。

我们几个驴友坐在山顶上一棵百年老松树的阴凉下面聚餐。山坡南面的深谷就是我们刚刚走过的通天大峡谷,现在居高临下,俯瞰那些远远近近连绵起伏的青山,眼界也随之变得宽广起来,心里也觉得很是惬意。这时,山风阵阵地拂来,刚开始还觉得非常舒爽,渐渐地就有点凉意了。

饭后,我们又休息了半个小时左右。到两点钟,泰哥说,咱们出发吧。我并不知道莱芜带路的驴友不下卧龙峪,而我却沿着我们上次的路线下山了。我拨拉着人高的蒿草和灌木丛只顾往前走,也没注意到后面没有驴友跟上来,等我发现时,自己已经下到山坡很远的地方了。我想,也许莱芜驴友走的另一条下卧龙峪的路线也是可能的,但无论走那条下山的路,反正到前面都得下到谷底,于是继续下山。我担心他们走了近道先于我下了卧龙峪,于是抓紧赶路,以免掉队。

下卧龙峪的'台阶沿着谷壁由石头简单铺就,缝隙也没有灌水泥,有些石头就不大稳固,踏上去还咣当咣当地乱响。路边的野草和荆棵也十分茂密,还有些拉拉秧子杂在其中,因此下谷底的路并不好走。再说我毕竟是一个人,也有点孤单,想尽快与驴队汇合的心情很急迫。但紧撵急追,却就是见不到个人影儿。也是怪了,我却明明听见前面的不远处谷壁树丛里有人说话的声音,我以为这是大队的驴友们已经有人下来了,便加快了追赶的脚步。忽然被拉拉秧子绊住了脚,噗嗤一声摔了个嘴啃泥,不仅左脚踝碨了下,胳膊也被树枝划了一道红杠子,若是有人在眼前就丢人大了。我爬起来,担心脚踝碨得厉害了这路就没法子走了。我略停顿了一分钟,试验着走了几步,见脚踝无大碍,胳膊也未出血,于是继续赶路。经过这么一摔,我也无心赏景儿了,走路时便只顾低着头看路了。快要下到谷底了,前后还是不见个人影儿,我知道凭我走路的速度,赶上他们应该是不成问题的。既然赶不上,前后又没动静,说明他们根本就没下山谷,而是走别的路线无疑了。我记得在快到谷底时需要右拐个弯儿再过一道坎儿才能下到谷底。我走到那个岔路口,拨开灌木丛,果然见到一条下行的小路,甚喜。走不远,那道谷崖上不足两米高却有点逼窄的石坎儿便出现在眼前。为了安全起见,我将背包取下来先放到坎儿上边,然后右腿先上,再拿左腿,小心翼翼地爬过了这道坎儿,甚为从容。记得上次来经过这里时,我看看这道坎儿下面的陡峭悬崖,胆怯的腿都打颤儿,最后还是靠驴友帮忙才爬上去的。

过了这道坎儿,我记得前面再也没有大一点的难关了,自己也觉得轻松了许多。这时,溪水声儿从谷底茂密的灌木和蒿草丛里哗哗啦啦地传出来,此外再也没有一点别的声音,甚至连一声蝉鸣和鸟儿的啁啁声儿也没有,整个山谷寂静得十分出奇。在这静悄悄的大峡谷里,虽然是白天,却有点瘆人。尤其是在我刚下峡谷时,分明就听到前面不远处有人说话的声音,现在觉得就像是遇到了鬼似的,不由地毛骨悚然起来。我突然放开喉咙吆喝“唉——”“唉——”以给自己壮胆,也希望峡谷里此时能有个人无论远近回答一声,也算有个安慰。但除了峡谷的回声,和溪流的哗啦声,再也没有别的动静。我虽然有点失望,但还是稳定情绪,自己安慰自己,继续往前走。

靠谷崖的小路跟春天来时已经完全不同,那时小路基本是连贯的,还算清晰的,现在许多地方都被茂密的灌木丛和蒿草掩盖住了,我不得不一边拨拉着灌木丛和茂密的蒿草,一边小心地前行。心想,这峡谷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算短,毕竟有四五公里的距离,如果此时在这里遇到了危险,连个帮忙的人都没有!想到这里自己不禁有点后怕,脑门上也不知道是吓的还是热的,竟然汗水淋漓了。好在我走过一次卧龙峪,对于成功地走出去还是有信心的。

终于有一段溪流在谷底的一片槐树林里灌木和蒿草较小的地方露面了,我走过去匆匆地洗把脸,清爽一霎,却不敢久留,继续加紧赶路。出了槐林不远,忽然远远地看见前面一块阜地上的那座亭子,我知道这是通天谷与卧龙峪两条峡谷的交汇处,心里不由地一阵高兴。过了亭子,心情也放松下来。至此,我已经将全程十几公里长的两条峡谷安全地走完了。尤其是卧龙屿,还是独自一个人走过来的,自己满有成就感似的。

走到前面的小溪边上,我把背包解放下来,在清澈的溪流里洗洗脸,洗濯了毛巾擦把汗,然后坐在溪边的石头上歇息。也算是怪了,我在溪流边坐了十几分钟,仍然没见到一个人影儿。虽然周边景色很美,却觉得少了人气,有点冷清,加之惦记着与其他驴友尽早地汇合,便起身离去。

2013年9月9日